过去这五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奋进之势和磅礴力量。中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那么五年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改变中国?宣讲家网整理《人民日报海外版》“十八届三中全会5周年系列述评”的相关内容,为您深刻解读中国在这不寻常五年的发展变化。
党建制度改革:立规矩、去顽疾、正风气
5年来,通过破藩篱、去顽疾、立规矩、建制度、正风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强基础补弱项 搭建“四梁八柱”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号角,5年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面推进,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文件举措,有的对原有规定作了修订更新,有的填补了所在领域的空白。
这5年,党的组织制度改革重在补空白、立新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重在强基础、补弱项,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为推动党的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树导向强监管 完善组织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
这5年,着眼树导向、强监管,中国共产党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了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着眼增优势、添活力,中国共产党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了各类人才的活力。
——加强全面领导 凝聚改革合力
从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到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等小组,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党的领导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和各方面。
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才有应对一切困难挑战的主心骨,才能团结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完成艰巨光荣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改革强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5年来,从领导指挥体制的科学高效,到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的优化精干;从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到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的全面跃升……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人民军队,正在把改革强军战略全面推向深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打赢信息化战争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明确,2020年前,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决定,改革按照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新型力量、理顺重大比例关系、压减数量规模的要求,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推进军事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这5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组织修订军官法、兵役法;提高军人工资待遇保障水平,推进军费管理、军人工资、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改革;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一系列体现军事职业特点的政策制度正在加紧酝酿推出,有利于增强军人职业感荣誉感自豪感,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激发部队活力提供了制度保证。
作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成果,文职人员制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2017年11月,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公布实施;2018年7月,全军部署展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来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工作。很快,大批服务部队急需、聚焦备战打仗的文职人员将走进绿色方阵。
——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军民融合进行了系列部署和长远谋划。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还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进一步凸显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100多个军民融合协作区、示范基地、科研中心遍布全国,涵盖航空航天、船舶车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凸显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开创新时代:世界赞叹中国只争朝夕
5年前,中国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让世界意外;5年后,中国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魄力让世界赞叹。十八届三中全会注定成为历史年轮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节点,因为它拉开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
——里程碑:顶层设计 开创时代
十八届三中全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雄心与魄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英国《金融时报》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称为中国经济、社会与政治全面发展的“新里程碑”。《每日电讯报》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不亚于35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是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顶层设计,是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5年:说到做到 只争朝夕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涉及60个方面、336项具体措施的改革蓝图,令世界赞叹,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截至目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目标,也已完成过半。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曾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看未来:飞跃发展 世界受益
《日本时报》称,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岁生日的时候,中国能够真正地为它了不起的成就自豪。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以令人瞩目的方式崛起,赢得世界范围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不只关系到中国未来10年的走向,对于全球的政经格局也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正如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所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将使中国朝着更好满足人民需要的方向前进,而且将令其他国家获益。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5年前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构想,也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圭亚那前总统拉莫塔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全球历史上最重要的倡议之一,认为这一倡议有助于各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构建更美好的世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