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剑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庸>所蕴含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个事业对于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创新活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的全面发展之上的,其中包含人的品德、智力、体力的全面发展,并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将得到充分发展。个体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国家的全面发展,都处在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里。大家知道,中华传统哲学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倾向,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哲学和各种学说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如君子之道、群己关系等,都涉及到自然与人、社会与人、知与行的问题。今天我们将结合《中庸》来讨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包括全面发展的世界观、逻辑观、人生观、社会观。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讨论全面发展的起点、目标等问题。《中庸》重视整体观念下,个人、家庭和国家的辩证统一,政治、教育和中和之道的不相分离,融合了真善美的全面发展。
今天的讲座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二是从八方面解读《中庸》蕴含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中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
第一部分我们主要探讨四方面内容:一是《中庸》的作者和主旨;二是《中庸》与“六经”的关系;三是《中庸》与宋学的关系;四是《中庸》与四书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中庸》的作者和主旨。尽管学术界有一些争议,但一般我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所作,子思也是曾参的弟子。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明确指出:“子思作《中庸》。”同时我们认为,《中庸》是子思得了孔子与曾参的心法,是道统的直接传承,这个道统是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传承。这是第一个问题,《中庸》的作者和主旨。
第二个问题,《中庸》与“六经”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中庸》一直属于“六经”之学的体系,这个体系和中国历史上两次大的古文运动直接相关——一个是汉代的古文运动,一个是唐宋的古文运动。关于“六经”,宋代僧人释智圆曾在诗中说:“天文悬日月,地文丽山川。人文粲六经”。就是说天上高高挂着的是日月,地上最壮丽的是山川,而在人文思想里最灿烂的就是“六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