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忠: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其三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像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一样,需要传统美德作为实现的精神动力和根基。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可以唤起民众爱国敬业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素质,有益身心健康的养生良方。

LOCAL201411270919000347465654217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人际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可靠保证;从个人修养来说,它是民众安身立命、心广体胖的养生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孙中山先生说:“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保持民族团结需要从传统美德中汲取养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发表了数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是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庙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第二次是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论述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基础。第三次是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在生物学上,基因是决定人生命体质的根基,这种说法很好地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第四次讲话是在纪念孔子诞辰的国际儒联大会,他系统地阐发了儒学的价值,向社会再次强有力地传达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5年元旦新年致辞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办公室里摆放着几幅照片,有他牵着母亲的手在散步的,有他推着父亲在一旁随伺的,有他跟妻子、孩子的合影等。由此可见,他同时兼具了孝子、贤夫、慈父三种角色,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给人民群众带去正面的影响。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