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风雨兼程,90年苦难辉煌。穿行于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恢宏历史图景中,有一组画面在我们脑海里不断闪现。
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1000多位将领组成了新中国开国将帅方阵。他们无一例外来自战火一线,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光荣的伤痕。
这组画面穿越时空,照亮了我军听党指挥、崇尚战功、唯能是举的选人用人之路。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新的历史起点上,习主席要求“把那些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来”。这是历史的回声,是现实的回答,更是未来的召唤!
以打胜仗的标准选人用人,首要的就是政治过硬
我军以打胜仗的标准选人用人,首要的就是政治过硬。一位将军在采访中感慨道:“它不仅关乎战场胜败,更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历史的忠告,往往以一幕幕沉痛的教训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挟兵自重,先是对中央决策说三道四、对中央指示推三阻四,后又宣布另立“中央”……一个人的错误主张,让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政治过硬首要的就是要突出听党指挥这个根本要求。”采访中,许多领导干部谈到,政治过硬的第一条就是对党忠诚,而且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绝对忠诚,是我军带兵人必备的政治品质。
无论是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高歌猛进的练兵备战新时期,我军始终坚持从政治标准出发考察和使用干部。
“对党忠诚是具体的。”空军地空导弹某师政委刘亚武说,考核一个干部是否绝对忠诚,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如果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不守规矩、不听招呼、口是心非,其口口声声的“忠诚于党”肯定是伪忠诚!
大江流日月,伟业烁古今。在人民军队90年的风雨征程中,我军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不仅写在纸上、烙在心里,更落实在了行动中,召唤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级领导干部从听党指挥而来、向能打胜仗奔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