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关于阅读的六个问题(12)

——与老师、家长和孩子们谈阅读

摘要:书籍是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进取的人准备的。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调节系统———精神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而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专家从阅读的本质和阅读的方法两个方面,为网友解答了关于阅读的六个问题:为什么要阅读、阅读苦不苦、阅读难不难、怎样读、读什么、如何处理好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

我们把社会上积累起来的所有文化分成为信息、知识、思想、道德、审美、制度。阅读,就是要阅读这些东西,来满足我们的这些(刺激、娱乐、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需求。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前三个是比较简单的浅阅读,这是比较低级的需求;后三个是比较深的阅读。于是,我们就把阅读分成两种:深阅读和浅阅读。这两种阅读就好比过日子,经济学上有一个恩格尔系数,就是你家里穷不穷,就是看你赚的钱干什么了。如果你赚的钱全部是买食品,光够肚子饱,那这个家肯定很穷。这个系数的界限是59%,你赚100块钱就拿59块钱去吃了,这就证明这个人或家庭是很穷的。读书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读的书全是比较低的需求的书,那这个人的文化程度、审美、兴趣、道德、修养肯定是比较低的。只有读了后面三个层次的书,或者说六个方面加起来的书,它才是高层次的阅读。所以,浅阅读消费阅读是为了满足刺激娱乐和一般的信息而深阅读思考阅读是满足知识思想审美,去思考判断、分析、创造。怎么读呢?读全部的,最好是读深的或六个方面都涵盖地阅读。

当下阅读有两个敌人:浅和俗

我们倡导跳出没有目的的浅阅读,进行思想层面的深阅读要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虽然问题小或浅,但是他也在思考。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地看,是一个思维过程,边看边想。比如,我们说“阅兵、阅卷、阅人、阅尽人间春色”,而不说“看兵、看卷、看人、看尽人间春色”。而对不需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看了不往心里去的,则常说看,不说阅。比如我们说“看电影、看风景、看热闹、看耍猴”,不说“阅电影、阅风景、阅热闹、阅耍猴”。

家长给孩子们选择读物时要注意阅读过程可能有故事、情节、信息、知识等,但只有一个效果——兴趣两个目的——思想和美感要看这个读物是否适合孩子读,或者是否有益。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