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伊利诺大学厄尔巴那校区新闻学学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研习计画奖学金得主。曾担任美联社、《芝加哥论坛报》记者,现定居加州,为专业作家。她的第一本书《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钱氏是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飞弹计画的第一人),广受举世好评。她膺选为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画」奖得主,并且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与「哈利‧杜尔门图书馆」赞助。
长久以来,日本政府一直想尽办法抹灭大屠杀的罪行,更企图让侵略中国的行为合理化,更可悲的是:西方各国甚至中国自己竟然也同等压抑这段南京悲歌。身为美籍华人的作者,凭著幼时双亲叙述大屠杀惨烈故事激起的愤怒,回国走访多地,抽丝剥茧找出南京浩劫的真相,写成第一本讨论南京大屠杀的专书。本书作者蒐集大量档案资料,亲自走访南京、日本等地,访问幸存者、受难家属、目击者、施虐者,并亲见当年留在沦陷区的外籍商人、传教士、医生、记者等留下的日记和影片,同时与历史学家深入讨论,完整呈现一段不容历史遗忘的悲惨事件。
Iris在一九九七年之前写作《南京大屠杀》一书时,由於每天接触到大量的日军残暴屠杀中国人民的具体史料,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撼。该书出版之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受到学术界和读书界的好评,连续十个月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洛阳纸贵,并被《纽约时报》列为优良读物,读书人书评(Bookman Review syndicate)称赞它是年度最佳书籍之一。本书从三个不同度—日本人、中国受难者与当时在场的欧美人士的叙事观,点,全方位地呈现整个大屠杀事件;另一方面,抽丝剥茧地检视这长达五十多年的黑暗势力,探讨日本政府如何处心积虑地抹煞世界对大屠杀的记忆。写这本书毫无疑问需要无比的勇气,面对无法想像、不忍卒睹的残忍暴行,绝大部分的人反应是别过脸去,只有最勇敢、最有正义感和最义愤填膺(sense of moral outrage)的人才会对这些暴行加以正视、凝视,甚至审视。作者蒐集海峡两岸、欧美、日本许多第一手资料并且整合大屠杀幸存者的访谈纪录,重新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完整面貌。过流利、细致的文字,读者可以完整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始未,同时省思历史事件留予世人的宝贵教训。
教训要记取,仇恨要遗忘;只有在见证了人性的丑恶之後,仍能保持宽容、保留对人类的热爱,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