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金,现年101岁,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东福后村。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斗后,被编入红三军团六师十八团。参加长征时,是红三军团四师十一团一营一连一排排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遵义地委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讲述长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多么不容易!”
“这张照片是我在2000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时担任遵义市的火炬手”“这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贵州遵义传递时,我也是其中一棒”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位老人正向记者介绍挂在病房墙上的一幅幅珍贵照片。如果不问,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刚刚过完101岁生日。他,就是走过世纪人生的老人,走过长征的老红军王道金。
放牛娃的春天
当兵就要当红军
“村里来了一支队伍,专门为穷人打天下的,对穷人可好啦,地主、白军都怕他们。”“对,我知道,他们是红军!”“红军叔叔待人特别和气,他们都会问我们,日子好不好过,有没有大米饭吃,有没有衣穿。”正在河滩上放牛的王道金听着村里的小伙伴们热火朝天地聊着,他的心里对为穷人说话的红军充满了好奇和好感。
15岁的王道金放牛已经一年多了。家境贫寒的他给本家一户开中药铺的地主家放牛,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水烧火,水缸灌满,火灶烧旺,然后把牛赶出去,放牛割草。在此之前,他还在竹席铺当了三年的学徒工,学编晒稻谷的竹席子。
那时,中央苏区的天地间都会响起红军官兵的歌声:“当兵就要当红军,我为工农争生存。官长士兵相亲近,没有人来压迫人。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闹革命。会做工的有工做,会耕田的有田耕。”有一天,王道金正在放牛,一位十八九岁的红军战士来到跟前和他聊起天来,问他放的牛是自己家的还是地主家的,家里有几口人,生活困难不困难。这之后,这位红军战士经常来找王道金和他的小伙伴们谈心。后来,红军战士告诉王道金,青年人有一个组织,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问他愿不愿意参加。王道金一口答应:“行,我愿意参加!为穷人打天下的组织一定是好的组织,参加了不会错的!”就这样,放牛娃王道金和另外两位同村小伙伴参加了共青团。
聊起这一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重要时刻,王道金至今仍难掩兴奋,他对记者说:“宣誓仪式上,红军哥哥说我们已经是革命者了,是同志了。啥叫革命者,革命者是干啥的?同志听起来很亲切,啥又叫同志?这些我当时都不清楚,但我觉得除了自己的家,我又有了一个大家庭!”
几个月后,王道金又报名参加了红军。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参加红军时,王道金的理由朴实而充满力量:“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部队,共产党为穷苦人谋福利,红军好,官兵品德高尚,不打人,不骂人,当兵就要当红军!”只是,当谈到离开家的时候,老人的眼眶有些湿润,母亲把一双布鞋穿到他脚上,一双塞到他手里,叮嘱他好好听红军长官的话,不要想家,穿上妈妈的鞋,保一路平安。这一走,王道金1953年才再次回到家。
从红缨枪到汉阳造
反“围剿”炮火洗礼
“我分到的第一支枪,不是真枪,是红缨枪。”提及战斗经历,王道金无限感慨,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五次反“围剿”,20多次战斗的硝烟洗礼,自己在枪声中成长了。
参加红军后,王道金先来到红军游击队七大队报到,投入紧张的军事训练。因为枪支有限,王道金分到了一支红缨枪。他和其他游击队员拿着梭镖、红缨枪负责在山顶上、大路边站岗放哨。看着漫山遍野的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和妇女会员,男女老少,高举火把,山岗密林间一片片火红。王道金看着眼前的景象,感觉有一种使命压在了自己的肩上,自己要站好这一班岗。他那时候也说不明白是什么使命,他只是觉得,这个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就融入的革命大家庭,会改变他的命运,改变他的一生。
1930年12月29日,国民党张辉瓒的先头部队正向龙岗压过来,当天晚上,红军围攻在龙岗的敌人。由于王道金年龄小,之前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战斗,游击队长给他的战斗任务是护送伤员。王道金不干,说自己跑得快,红缨枪也可以杀敌。队长笑着摸摸他的头:“小鬼,这次听命令,以后有的是杀敌机会。执行任务!”龙岗战斗取得了胜利,“前头捉了张辉瓒”,王道金也分到了一支真正汉阳造步枪和20发子弹。“我高兴坏了,一会瞄瞄前方,一会背在肩上,一刻也不离开枪。”王道金聊起分到的第一支枪, 仍会露出兴奋的神情。
第一次反“围剿”,王道金被编入红三军团六师十八团,成了一名正规的红军战士。建宁战斗、莲塘圩战斗、老营盘战斗、黄陂伏击战等战斗中都有王道金呐喊着往前冲的身影。到广昌保卫战时,王道金已经19岁了,是一名成熟的红军战士了,心中的一个信念越来越坚定,“共产党是穷人的党,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党,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普天下的老百姓,要想有好日子过,只有跟共产党走,跟红军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