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团官兵探讨墙体头靶射击要领。黄 意摄
5月中旬,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综合训练场,一场实战背景下的轻武器应用射击考核紧张进行。只见在各种地形环境中,掩体头靶、射孔靶、墙体身靶等多种新型靶标若隐若现,师射击比武冠军、该团二连四班班长牛振国采取立姿、跪姿及卧姿自主射击。“砰砰砰……”一连串枪响后,牛振国的命中率并不高,但他的脸上却露出笑容:“新型靶标很像真正的敌人,这样的命中率更有含金量!”
靶子换模样,源于深刻教训。去年,该团参加一次对抗演练,多名优秀射手面对占据有利地形,隐藏于地堡堑壕内、树木草丛中的“敌人”,要么迟迟发现不了目标,要么打不中要害。演练复盘,他们分析感到,团队平时射击训练都使用颜色反差大的制式靶标,靶上的10环白点很醒目,容易寻找和瞄准,这样练出来的“神枪手”,和实战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遇到“狡猾的敌人”自然没了招。
“上了战场,不可能有‘10环白点’供你瞄准!”团长守海兵组织训练骨干集智攻关,模拟战场实际设计制作了“反向胸环靶”。记者看到,这种靶标的有效射击区域为深色,其余为浅色的无效射击区域,远距离瞄准不太容易找到靶心,还易被浅色部分干扰。此外,他们还根据各种战场环境,设计了只有肩膀以上可见的掩体头靶、露出小半个身子的墙体半身靶、只见射孔不见人的射孔靶等7种新式靶标。
“靶标一变,打枪就没那么简单了。”走下考场,牛振国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打制式靶标,子弹上靶就算成绩,如今换上新型靶标,不仅要费力寻找和分辨靶标,还要精确瞄准有效射击区域,子弹即使上了靶,但只打中靶标上的钢盔、墙体、树干等无效图案,并不计入成绩,射击难度大大增加。
记者在考场看到,远处隐蔽掩体旁突然竖起一个墙体半身靶,一名战士迅速调整姿势,快速出枪射击。一阵枪响,对讲机里传来报靶员声音:“眉心1发、脖子2发、肩膀2发,优秀!”作训参谋黎超说,他们还结合新型靶标特点制订了射击训练考核细则,弹着点越接近人像靶标的心脏、眉心、肝脏等部位得分越高。使用新靶标组训以来,团队射击训练水平大大提高,培养出了一批“指哪打哪”的优秀射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