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为何再次强调“改革促进派”?

习总书记为何再次强调“改革促进派”?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中央明确提出专题教育要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上见实效。其中对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的要求,无疑是专题教育取得真成效、获得真成果的重要方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7月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早在2015年5月5日,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二次会议时,就特别强调过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用人标准上释放出明确信号“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

其实,“改革促进派”并非新名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过类似提法,有效推动了当时党内外改革力量的巩固和壮大,为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奠定了干部基础。《人民日报》1983年2月2日第1版曾刊发文章《做改革的促进派》,文章提到,在中国的大地上,正在涌现出一股改革的潮流。这是一股历史潮流,其势不可阻挡。广大党员、干部,首先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做改革的促进派

什么样是“改革促进派”?

首先要在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战略部署,特别对“四个全面”的内涵要有深刻理解;其次,在行动上,要做促进改革的事,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阻挠改革。

“改革促进派”衡量标准是什么?

是否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将是衡量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首先,“促进派”干部要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向,能够打破旧的格局;其次,要风清气正,清正廉洁;再次,要会用人,敢用人;最后,要有改革的精神状态。

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当上“改革促进派”?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学习教育、中国梦教育、党史国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新经验,把握新规律,增长新本领。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提高依法办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把改进作风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把“促进改革”作为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标准

一、只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才能调动干部为民造福、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党的各项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明确干部选拔的标准尤为重要。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二、要鼓励“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作风,把那些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驾驭复杂多变的改革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攻坚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的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锐意改革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把推进改革考评情况作为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

一是要体现在干部考评体系和方法手段方面。要提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把改革创新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考核对象在推进改革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为选人用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是要坚决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和吏治腐败。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切实把党规党纪的有关要求和规定落到实处。要把强调用人导向和防范打击用人腐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选人用人监督,把选任干部权力置于阳光下运行;要严格按照程序和制度规定选人,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要让人民真真切切看到,“官”是要“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干部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才能使自己的仕途坦荡,才能让自己的“位子”坐得稳、坐得住、坐得久。

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吸纳更多“改革促进派”加入?

第一,要扩大公共职位的招聘范围。扩大公共职位招聘范围意味着,一方面,公共职位要向全社会开放;另一方面,用来招聘的公共职位在级别范围和层级方面也要尽可能扩大。改革促进派具有新锐的思想、活跃的思维,公共职位招聘范围的扩大,应该尽可能包容这一群体的显著特点。

第二,要增加公共职位的竞争性。要让新鲜血液融入既有体制,特别要将德才兼备的后起之秀推上决策和执行的岗位,就要通过合理的竞争机制来实现。要实行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并将考任制、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用人制度,分门别类地运用到不同的职位和群体中,在制度层面上提高选人用人的规范性和竞争性。

第三,要推广干部培养的梯队建设制度。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重要制度——“第三梯队”,如今这一群体都成为国家治理的精兵强将。在改革成为时代趋势的今天,诸如“第三梯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也应该建立和推广起来。这样会给年轻的改革派干部提供一种长远预期的机会和信心,使他们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能够提高选择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自觉性,增强他们天下为公的情怀和长远规划的能力。

第四,从长远来看,要寻求建立干部的退出机制。没有退出机制,官员的福利和特权不仅会成为国家运行的包袱和障碍,而且会严重阻滞新生力量及时进入和升级。一个理想的体制,应该让干部岗位有进有出,能上能下,让干部在退出之后仍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这艘时代巨轮之上,每个领导干部都是站在排头的号子手、奋楫者,想改革、敢改革,更要会改革,要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厘清思想,拿出行动,以实为要,以实为基,以实为守,敢于“断腕割肉”,善于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明确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定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一步一个脚印,环环相扣、步步紧跟,持续发力,毫不懈怠,干一件事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取信于民,以真真切切的改革红利回馈人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