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观点,到处撒种子,武装群众,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所以革命力量发展很快。
在立三路线时,军事上又发生了错误,但是立三路线对红一军团的影响较小。毛主席坚持了根据地思想,不赞成部队过远,过久地脱离根据地去打大城市。
一九三O年六月在汀州,中央派涂振农来传达立三路线时,成立了红一军团。包括四个军:红三军黄公略,红四军林彪,红十二军伍中豪,红二十军胡少海。由汀州出师,浩浩荡荡北上,先打下樟树,再过赣江打高安、上高等地,接连攻下十余县,事实上还是游击战争,所以取得了胜利。由于发动了广大群众,部队也有很大发展,出发时一万人左右,这时约有一万八千人。当时中央本来命令我们打南昌,我们知道打南昌没有把握,故只在“八一”的那天,派罗炳辉带了一点队伍到牛行车站去示威,以纪念三年前的南昌八一起义。当时红三军团却把长沙打开了,不久又退出来。但李立三又命令我们配合红三军团再打长沙。记得当时红三军团曾派袁国平为代表来说,红三军团已有三、四万人,包打长沙,红一军团只开到附近,作预备队助助威就成了。红一军团入湖南,先打文家市,消火了戴斗垣.取得了很大胜利(我们从敌人手中缴获无线电台,这是第一次),然后才与红三军团会合于浏阳县永和市,成立了红一方面军。但长沙打了三次并未打下。毛主席的长处,就是在事先就知道上海小央的命令行不通,长沙是不易打下的,准备好转弯的步骤。
长沙打不下,我们又实事求是,冷静地估计敌我力量,准备折回江西。但中央不准,有些干部也反对回江西,还要我们去打武汉,打九江。红三军团大部分同志亦不同意折回。我们七弯八弯,弯了很久,才把部队带到了萍乡,我们当时主张先打吉安,得到兵员补充后再打九江,而且说包打下,中央才同意了。十月间,吉安果然打下。站队有一个发展,退出吉安过赣江时,红一军团约有三万人。这对于准备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有很大意义。
第一次反“围剿”打得很好。一九三O年十二月三十日,龙冈一仗,张辉瓒两旅全部被歼,缴枪万支,张及其部下万余人未走脱一个,全部被俘。接着打谭道源师,也将他大部消灭。其他许克祥、毛炳文、朱绍良等部闻风而逃。敌人第—次“围剿”被打破。这说明了:只有依靠群众,依靠根据地,诱敌深人,才能大量歼灭敌人。这是用事实反对了立三路线。由此也可以看出毛主席思想的力量。如果不把立三路线反掉,把部队开去打武汉、九江,结果是难以设想的。
红军休整了四、五个月,一九三一年五月又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这次反“围剿”也打得很好。但这时已经有些不同了,因为项英来了,发生了一些分歧。但错误意见未占上风,红一方面军仍由毛主席领导,所以很快取得了很大胜利。这个胜利,仍是诱敌深入,集中力量歼灭敌人,依靠群众,依靠根据地而取得的。东固、富田一仗,首先消灭公秉藩、王金钰,然后经白沙、中村、广昌,一直打到建宁,共十五天时间,横扫敌人八百里,五战五胜,打垮敌人十六个师,俘获敌人和缴获枪弹的数目很大。
敌人进行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亲自指挥。战役是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的,敌人分三路由北而南长驱直入,贞趋苏区的兴国、雩都,形势是极为紧张的。我们撤退,迅速转入兴国根据地,并在进攻的三路敌人中间,在良村歼灭厂敌五十四师郝梦麟部,在黄陂歼灭了敌第八师毛炳文部。我们在敌人两路夹攻,不到二十里宽的区域中转移出去,进退自如,打得相当巧妙、这都是由于群众条件优越,将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弄得敌人疲惫不堪。最后又在方石岭、张家背消灭敌五十二师韩德勤全部及敌第九师蒋鼎文的大部,结束了第三次反“围剿”。
一、二、三次反“围剿”,是中国很好的革命战争经验。主要一点是在于依靠群众。三次反“围剿”,我们都是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当时我们只有五万人,三万支枪,粉碎丫几十万敌人的三次“围剿”。蒋介石、外国人,都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连党中央也不相信我们只有那么多人。
这一胜利以后,党中央就冲昏了头脑,根据苏区胜利与九一八事变的新的情况,作出了《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提出要“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前途”,取消游击战争的方针,要打大城市。一九三二年一月十日,中央命令红军打赣州,结果打不开,这又是不应打大城市的一个证明。在这以前,毛主席主张向东北发展,分散以争取群众,一直把网撒到浙江去,打到蒋介石的老家。如若实行,我看红军发展可能上十万人,同时也会更扩大苏区。但可惜这一主张当时被否定了,不久,军事上由教条主义出来负责,方向从此又搞错了。红军三大任务,改作只剩下了一个打仗,不做群众工作,不筹款,因此就脱离了群众,又保障不了供给。以后红一军团虽也打了很多好仗,但今天看来,很多都是空打的。第四次反”围剿”时,因为有前三次反“围剿”经验,所以还打了一些胜仗,但教条主义已经把红军削弱,把游击队吃掉。在军队组成上,只盲目地强调“成分”,对于工人干部,不问其能力、经验如何,把他们提到师、军级的领导岗位上,而全不知我们在农村绝没有许多工人参加红军的实际事实。教条主义的特点,就是不从实际出发,不从中国情况出发,而是从苏联情况出发,从主观愿望出发。不晓得要把我们这样一支军队,完完全会变成一支象苏联红军一模一样的军队,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五次反“围剿”,就更坏了,完全是洋教条,把过去苏区反“围剿”的经验抛得干干净净,硬搬世界大战的一套,打堡垒战,搞短促突击,不了解自己家务有多大,硬干硬拚。军事上的教条主义,伴随着其他方面的教条主义,使革命受到严重损失。直到遵义会议,在毛主席领导下,才结束了错误路线的领导。长征后,红一、三军团一共只剩下了七千人,这都是教条主义拒绝毛主席的正确思想,把方向搞错了的结果。
抗战以来,晋察冀军区、山东军区、新四军黄克诚部,这些都是红一军团的底子,都有了较大发展。但在抗战中,对过去作战的经验教训,有的同志仍未很好接受,在思想上仍有争论。洛川会议,毛主席主张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以游击战争为主,积极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力量。但有些地方并末很好执行,仍想多打大仗,不知道我们主要的是进行游击战争,应当放手分散去争取群众,发展力量。仗,是必要打时才打的,不必要的仗,一定不打。别的不说,我们处在农村,身上子弹没有几颗,有什么必要打大仗,打大仗又能打几回呢?在抗战中,我们的军队都有很大发展,这是由于毛主席抓得紧,我们有些错误,得到了及时纠正,这才使部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红一军团干部,有良好的传统:英勇善战,善于管理部队,又会做群众工作,但你们应该知道,你们身上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切不可自高自大。比如说,你们的同志中有的以为自己是正统,是模范,不管到什么地方工作,总是硬搬硬套,到处和人家搞不好,结果到处碰壁。大家要知道,到别的地方工作,要尊重人家,然后才能使自己提高,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红一军团同志跟随毛主席搞了这么多年,要把毛主席的思想真正搞通了才行。把毛主席的思想方法学好了,才能把事情办好,才不愧是毛主席的学生。要很好学习毛主席实事求是和谦逊的态度,自己不管到什么地方工作,随时都要虚心,要看到人家的长处,并善于向人家学习。
最后,还要讲一个山头主义问题。我们是从井冈山下来的,客观上是个山头,但主观上不可有山头主义。我们切不可居功。群众风起云涌,烈士牺牲性命,如果有功,功是他们的。离开了群众,我们什么事也做不出来。比如说,我个人,中外人士部知道,好像我是三头六臂,实际上,我只是广大群众事业与功绩的代表中的一个而已。一定要记住,如果有功,功是党的,是群众的。
(1944年在延安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讲话的摘要。见《朱德选集》第129一134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