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总目标与重大理论观点的提出
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同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功,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增设了2个新机构
全会通过并决定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六个紧紧围绕”
公告显示,全会提出六个“紧紧围绕”,分别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14项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14项主要任务分别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公报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7、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9、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0、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公报高频词
改革 59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提到“改革”二字次数最多的一次三中全会。)
深化 30次
经济 34次
制度 44次
社会主义 28次
人民 23次
市场 22次
创新 11次
开放 13次
发展 37次
民主 13次
公平 11次
党 32次
改革开放以来三中全会公报字数
十一届 1978年12月22日
约7650字
十二届 1984年10月20日
约520字
十三届 1988年9月30日
约1530字
十四届 1993年11月14日
约1520字
十五届 1998年10月14日
约2450字
十六届 2003年10月14日
约3840字
十七届 2008年10月12日
约4770字
十八届 2013年11月12日
近5000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